一位教會姊妹 Vivian 看了我分享的麵包皮的故事後,令她聯想起另一個燒鵝肶的故事。我也拜讀過她的故事,頗有意思。於是情商徵求她的同意,轉述故事如下:
一對老夫婦慶祝三十婚姻周年晚宴上,丈夫又如常把他認為最美味的燒鵝肶夾給太太。
過了一會,太太流下淚來,並且傷心的告訴丈夫:『我和你結婚三十年,你從未理會我真正喜歡吃什麼。我最討厭吃燒鵝肶,你卻年年生日節慶都逼我吃,你究竟關心過我嗎?』
丈夫聽后一臉惘然,吞吞吐吐地說:『我小時候家窮,難得有燒鵝肶吃。每次吃都覺得自己非常幸福。於是把我最愛的給你,卻不知你委屈地吃了三十年。』
******
驟眼看來,老太太似乎無理取鬧,或是情感反應過火了。看著不喜歡吃的燒鵝肶,也不用淚流苦訴丈夫委屈了她。
不過細心看深一層的話,會發現那原來是『揣測』在背後作怪,弄到兩夫婦不好過了一段日子。老太太見到丈夫一直夾給她不喜歡吃的燒鵝肶,就以為丈夫一向不關心她。丈夫卻原來因著關心太太,以為太太也會跟他一樣認為吃燒鵝肶會感覺幸福。
這故事令我聯想到夫妻,親人或朋友相處之道,也貴乎愛與信任。點滴的揣測卻很累人累事。
快樂的人際之道,是慎防『揣測』偷進來蠶食本來要好的關係。
(基絲汀,共勉之。歡迎網上轉載,並請註明出處。)
******
看了在臉書上讀者的留言後,加補這段後記:
這個燒鵝肶的故事,固然是虛構的,看似很牽強,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。其實不然。
在上一代的婚姻中,常存在著為了保存婚姻的完整這個意念,雙方不能坦然道出自己的真正需要,強忍了多年。『燒鵝肶』是比喻婚姻生活中任何事情….
現代的婚姻關係,大多數不似上一代,喜歡直接講自己的需要,但講了不等於對方明白和接受了,仍會用自己的『揣測』回應對方,因而在婚姻生活中出了很多陷子。
這個燒鵝肶的故事,也在親子關係中常重演。父母把自己過去未能圓夢的,譬如家貧不能讀名校,學彈琴,到海外留學,當醫生…. 不能夠勝數。無論用甚麽方法,是明明知道而強加,或是不知而偏行了,卻沒有了解子女成長的真正需要,把自己以為是好的,強加在子女身上。令子女苦不堪言多年,直到有一天,他們才在父母面前苦訴。
我的故事有少許不同,我和太太都喜吃鹅比,但我常和太太説我不喜歡吃,讓她能吃個痛快!
回覆刪除謝謝分享另一個版本的燒鵝肶故事。
刪除